西安火車站是中國鐵路樞紐之一,全國鐵路客運特等站。西安站地理位置在西安中心新城區環城北路上,解放門以北、西安城墻北臨。西安站是西安的交通樞紐之一,站前和站東西有諸多公交車的經停站與起點站,以及陜西省西安汽車站。
西安車站新建站舍主樓1985年竣工。是全國鐵路客運重要樞紐。從西安站始發的列車開往全國各地,中轉全國發往西北、西南的大多數列車。
西安站主要擔當隴海鐵路、西康鐵路、寧西鐵路、西侯鐵路、包西鐵路等旅客運輸任務。是陜西和西安的重要窗口。素有“西部第一窗”的美譽。
西安站的年旅客發送量達到2360萬人,位居全國第四。西安樞紐在全國鐵路運輸網中的作用也十分突出。隴海大動脈的貨運量已達7380萬噸,處于全國干線鐵路第三位。
西安站始建于1934年12月,1935年6月正式運營,時為客貨兼營一等站,站名為西安車站。曾經的西安站1937年西安車站更名為長安車站,1952年1月1日恢復西安車站名稱。1984年西安車站改建工程開工,1985年12月31日西安車站新建站舍主樓竣工,1988年8月1日西安車站由一等站升格為特等站。1990年10月1日車站東配樓售票廳和辦公樓竣工交付使用,至此西安車站新站改建工程全部完成。多年來,西安車站狠抓干部職工隊伍建設,強化服務意識和客運營銷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車站連續多年實現了運輸收入遞增一億元,連續保持了鄭州局第一收入大戶的位置,安全局面持續穩定,路風不良反映逐年減少,精神文明建設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2005年3月18日成立西安鐵路局,西安車站劃歸西安鐵路局管轄,不再歸鄭州局管轄。
車站現有售票、候車、行包發送提取大廳各一座,以及為旅客服務的旅游飯店等配套設施。候車大廳內設有東西兩個分配廳和普通、母嬰、軟席等12個候車室,可同時容納7000人候車休息。車站售票廳設在候車樓的東側,這里開設的60個售票窗口與車站在西安市內設的84個火車票代售點。
西安新客站由西北建筑設計院設計,西安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承包主樓施工,鄭州鐵路局承擔高架橋施工。該工程于1984年6月開工,1985年12月第一期工程主樓竣工后,使客運站的候車室能力擴大了3倍,初步適應了客運發展的需要。
隔著城墻觀察西安站 西安是中國的歷史名城,也是旅游圣地。隨著西安城市建設的發展和對外開放政策的實施,西安站的客運量大幅度上升,高峰季節,日客運量達9萬人次。原有設施簡陋的舊客站,擁擠異常,遠遠不能適應鐵路客運發展的需要。為了改變旅客“候車難”的狀況,在老站舊址重新修建了一座既有古城風貌,又有地方特色的新客站。新客站吸收了國內外大型客站建設經驗,是一個把客運業務、餐廳、日用百貨等商業服務設施綜合在一起的大型現代化建筑。
新客站的中心正對解放路,與城南國內外有名的大雁塔遙遙相望、舊站拆除后改建成的站前廣場,南北150米,東西410米,是按最大集散人數7000人的規劃設計的。站房包括主樓、售票廳、行包房和車站辦公樓4個部分,東西長達300米。1986年已經建成的車站主樓長142米,寬52米,建筑面積達16000平方米。
站房主樓造型與古城風貌及規劃中的周圍景物協調一致,是西安新客站的一大特點。立面設計是矩形對稱式仿唐建筑,屋門廊和站前連廊的屋頂是具有唐代建筑特色的琉璃瓦站口和 尾。檐口下飾有深米黃色斗拱和人字拱,配合大面積乳黃色釉面磚外墻貼面。貫通一、二層的高大銀白色鋁合金門窗,鑲以淡藍色的吸熱玻璃,給人以明快的感覺。
春運高峰 站房平面布局合理,流線簡潔。主樓中心是高達20米的進站大廳,東西兩翼為候車室,靠近站臺一側設有老弱、團體、軟席和貴賓候車室。大廳正中有兩臺自動扶梯和一個寬闊的步行樓梯與二樓相通。樓內共有4個大型普通候車室,每個候車室可同時容納1400名旅客。底層旅客可以直接進入第一站臺,樓上旅客通過天橋進入站臺。樓內設有餐廳、小吃、百貨書報等商業服務設施,為旅客提供方便。樓內還有兩個庭院,院內有花卉、翠竹、假山、盆景,既有利室內采光通風,又可供旅客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