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上海南站是上海中心城市的南大門,也是聯系長江、珠江三角洲及中國南方其他城市包括港澳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南站及周邊地區以其獨特的地利條件和投資優勢,必將成為與徐家匯城市副中心功能互補的又一區域經濟中心。
鐵路上海南站位于徐匯區西南部,距徐家匯城市副中心約5公里。南站主站屋和車站南北廣場占地60公頃,東起柳州路,西至桂林南路,北靠滬閔路,南抵龍吳路。南站主站屋設計為巨大圓形鋼結構,高47米,圓頂直徑200多米,總面積5萬多平方米建筑整體結構,氣勢磅礴。南來北往的火車可從主體建筑的架空部分穿行而過,意寓"車輪滾滾,與時俱進"。主站屋為南北貫通、高進低出、高架候車。大致分為三層:中層與地面同高,為站臺層,設有13條鐵軌和6個上下客站臺,另有通道與南北廣場相連,還設有貴賓候車室、車站公安派出所等;上層為出發層,設有周長為800米的高架環形出發平臺、可同時容納一萬余人候 0f2c 車的大空間候車區、檢票通道等;下層為到達層,設有旅客出站地道、南北地下換乘大廳、 地鐵一號線、三號線、即將建設的輕軌L1線、部分長途客運和旅游專線等,在站內實現零換乘。南站南北廣場平面設計為園林綠地和旅游集散地,南北廣場地下設計二層商鋪、道路和仃車場,總建筑面積為12萬平方米。
南站周邊地區規劃開發總面積為2.77平方公里,目前規劃控制范圍,北起滬閔路、龍華港,南至石龍路、羅城路、老滬閔路,東西分別以龍吳路和桂林南路為界。南站地區的規劃起點是“世界一流,城區精品”。它的城區景觀設計要和上海世界級城市的繁榮繁華相適應,與徐家匯城市副中心、龍華旅游城、光大會展中心、濱江開發地區共同構成聯動發展的對外開放區域,成為上海中心城區一個服務中國、面向世界的區域性交流平臺。
上海南站設計非常獨特從外觀看好似一個飛碟南站的一樓是火車停靠站;二樓就是候車室;三樓是進站口,被設計成環行并包圍整個候車室。
進出南站也是非常方便的:一三號地鐵,各路公交車,出租車也允許直接開到三樓的進站口這是從其中一個檢票口看到候車室的樣子。
鐵路上海南站分為主站屋和車站南北廣場,共占地60公頃。南站主站屋設計為巨大圓形鋼結構,高47米,圓頂直徑200多米,總面積5萬多平方米建筑整體結構。南來北往的火車可從主體建筑的架空部分穿行而過。主站屋分為三層:
1.中層與地面同高,為站臺層,設有13條鐵軌和6個上下客站臺,并設通道與南北廣場相連,還設有貴賓候車室、車站公安派出所等;
2.上層為出發層,設有周長為800米的高架環形出發平臺、可同時容納一萬余人候車的大空間候車區、檢票通道等;
3.下層為到達層,設有旅客出站地道、南北地下換乘大廳、地鐵一號線、三號線、即將建設的輕軌L1線、部分長途客運和旅游專線等,在站內實現零換乘。
客站站場設鐵路到發線10股,旅客站臺6座,北側為基本站臺,其余5座為中間站臺,設計能力為日到發客車60對,日停靠77對客車,年發送旅客1500萬人次,候車室最高集結人數為6000人。
南北廣場總建筑面積為12萬平方米,平面設計為園林綠地和旅游集散地,南北廣場地下設計二層商鋪、道路和停車場。
鐵路上海南站位于徐匯區西南部,南站主站屋和車站南北廣場,東起柳州路,西至桂林南路,北靠滬閔路,南抵石龍路。南站主站屋設計,氣勢磅礴。南來北往的火車可從主體建筑的架空部分穿行而過,意寓“車輪滾滾,與時俱進”。主站屋為南北貫通、高進低出、高架候車。鐵路上海南站是上海中心城市的南大門,也是聯系長江、珠江三角洲及中國南方其他城市包括港澳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
徐匯區政府將從上海建成世界級大都市的戰略高度,用世界眼光來做好南站地區發展的總體規劃。規劃將重點突出這樣一個主題:南站及其周邊地區要開發建設成一個起點高、立意新、環境好、功能優、管理強、交通便的城 市形態功能精品。整個規劃要充分考慮建設中的車站造型與周邊新建樓群建筑風貌的協調統一,要精心設計南站周邊地區體現都市功能和建筑風格完美結合的標志性建筑,要著力勾畫南站周邊地區的城市雕塑、園林綠化、天際視覺和立面色彩,要全力營造南站周邊地區的文化娛樂、體育休閑氛圍,精心打造以人為本的一流福利設施和公共活動場所,使之成為上海最具人文景觀、現代氣息的精品區域,使之與上海世界級城市的繁榮繁華相適應,與徐家匯城市副中心、龍華旅游城、光大會展中心、濱江開發地區共同構成聯動發展的對外開放區域。車站要為上海和徐匯區的經濟發展服務,而并非僅強調周邊地區為車站配套服務。這就是“源于車站,高于車站”。
南站地區的功能定位是,將交通樞紐轉化為經濟樞紐,以建設信息媒體城作為南站地區經濟發展主要引擎,大力發展商務、旅游、金融、中介等現代服務業,適度發展高檔房地產業。同時要在南站地區引入水和綠,塑造城市文化氛圍,新建建筑物立面和天際線要體現城區現代化個性與風格,提升南站地區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人文品質。
南站地區的社會綜合管理比建設更重要,南站地區的社區管理主體和政府其它管理部門要積極參與南站開發的早期規劃和建設,規劃建設部門要充分聽取社會綜合管理部門的意見,對用于社區服務和管理的公共設施,規劃布局上要留有充分的空間,要體現以民為本、管理為主的原則,要切實提高南站地區信息化、數字化管理水平,南站地區的開發建設要制定嚴格的管理程序,高度體現公共政府調控、監管土地開發利用的公正性和透明性,使南站地區綜合管理優勢在體制、機制、法制上充分體現。
隨著位于南站城市動力廣場北側的“火炬石”周邊綠化順利完成,標志著鐵路南站的景觀綠化工程已基本建成,高達32%的綠化率,讓人感到,跑進上海南站,就像進入了一個大公園。
整個南站綠樹成蔭、怪石林立、曲徑通幽,置身其中,市里的一切喧囂皆可拋諸腦后。最奇特地是矗立在鐵路南站北廣場玉蘭苑內的一尊景觀黃蠟石,重80噸、高近8米,它產自廣東,是上海單體最大的景觀石,暫名為子母峰。
上海鐵路南站最大的建筑特點就是地面建筑少,2/3的建筑面積在地下,這就騰出了更多的空間,可以用于綠化。而鐵路南站邊建設邊綠化,改變了以往工程建設完再種綠化的傳統。為了精確定位種植樹木,綠化部門用了各種精密測繪儀,讓樹木種植的位置和圖紙上畫好的一模一樣,這在全市大型重點工程配套項目施工中尚屬首次。
上海鐵路南站的廣場綠化絕大多數屬于屋頂綠化,廣場下為地下兩層建筑結構,地下結構頂部都要回填至少1.5米的綠化造型土來植綠,這就對給排水的要求很高。
鐵路南站綠化面積總共達到了8.5公頃。共種植了3000株喬木,50萬株花灌木,4.5萬平方米草坪。經過近兩年的邊建設邊種植,苗木的最終成活率達到了98%以上。南站正式運營后,這里不僅是一個大型的交通樞紐,也會成為周邊居民健身休閑的好去處。